欢迎光临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今天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设置 - 科室 -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 - 公文通知
各县(市)教体局,各职业院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豫政〔2021〕2号)、《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顶山市“十四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平政〔2023〕12号)等文件要求,着力强化职业院校教师团队培育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经研究,决定开展平顶山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设培育范围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面向全市职业院校(含高职院校中专部、驻平省属中职学校、技工院校)每个项目每校培育1-3个。
二、建设条件
(一)平顶山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条件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团队教师注重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团队主持人及教师无违反师德师风情况。
2.团队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成员一般为6-15人且相对稳定。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2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教师分别占20%。
3.团队主持人不得同时担任平顶山市职业院校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与“双师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企业实践经历(经验),应是专业带头人、职教专家、名师、骨干教师之一;年龄在55周岁以下(含55周岁)。鼓励各学校推荐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团队主持人。每位教师限报主持1个团队。
(二)平顶山市职业院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条件
1.工作室实行主持人负责制,设主持人1人、特聘顾问及成员5-15人。特聘顾问包括来自职业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专家、来自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成员包括本校和外校专业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人员等。
2.主持人不得同时担任平顶山市职业院校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与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主持人。须满足以下条件:
(1)热爱职业教育事业,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协作精神。
(2)从教专业须与工作室建设专业属同一专业大类,所在专业应依托学校的优势专业、特色专业。
(3)本校专任教师且在本校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5年以上,原则上具有教师系列副高级及以上职称3年以上,年龄不超过55周岁,在教育教学和行业企业技术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应是专业带头人、名师、职教专家之一。
(三)平顶山市职业院校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建设条件
1.平台实行主持人负责制,设主持人1名,成员6-10名。其中,学校“双师型”骨干教师4-6人,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企业生产一线技术技能能手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4人。
2.主持人不得同时担任平顶山市职业院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与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主持人。主持人可由校内专任教师或校外兼职教师担任,须满足以下条件:
(1)热心职业教育事业,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技艺精湛、贡献突出、群众公认且在生产实践、技术技能革新或技艺传承中能够起带头作用。
(2)校内专任教师原则上须具有副高级职称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不少于1年的“双师型”教师,应是专业带头人、名师、职教专家之一;校外兼职教师须与学校签订工作协议,同时是具有技师、高级技师或具有绝技绝活的技术技能人才,或省辖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员,或省辖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三、建设任务
(一)平顶山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任务
1.建立团队合作建设机制。制定团队建设方案,建立健全团队管理制度,落实团队工作责任制。建立校企协同工作机制,聘请具有鹰城特色的技术技能大师、大国工匠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进入课堂,增强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等方面协同创新。共建高水平教师发展中心或实习实训基地,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切实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团队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团队建设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团队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全面开展团队教师师德教育培训,把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团队建设与管理,推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全面促进团队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的有机统一。把师德表现作为团队教师职称评审、业绩考核、评优奖励的主要依据,作为团队建设过程管理、绩效评价和考核验收的重要参考。
3.提升团队教师能力素质。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不断优化团队人员配备结构,组织团队教师全员开展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挥产业导师带动作用,组织团队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岗位实践、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能改进,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
4.构建对接职业标准课程体系。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完善课程标准,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专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下的课程资源,组织团队教师协同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5.创新团队协作模块化教学模式。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创新实践,支持每位教师形成特色教学风格。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开展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学业水平诊断和学习资源供给,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6.强化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对接鹰城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团队合作面向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服务、服务咨询和产品升级,促进鹰城特色技术技能传承创新。发挥学校专业、人才和资源优势,面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紧缺领域,积极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和职工继续教育,开展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启蒙教育,开展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
(二)平顶山市职业院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任务
1.开展专业建设。加强校校、校企、产教之间的交流合作,示范带动全市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引领全市职业院校本专业的发展。引进行业企业的生产流程标准和岗位技能标准,根据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研发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和教法改革。
2.开展骨干教师培养。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安排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定期开展与行业企业优秀技术技能人员的研讨、交流,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领军人才和教学名师。
3.开展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坚持立德树人,落实课程思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有机融合。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强化学生实践实训教学,指导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积极引进企业生产技术项目,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实践或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以国家最新职业教育政策为指导,围绕职业教育改革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积极开展区域间、校际间、校企间的学术交流和技术技能教育研讨活动。
5.开展数字化转型。在学校主页上设置专栏,及时发布工作动态、制度建设、教师培养、优质课程、校企合作等各项工作信息和成果。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带动本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6.开展学生评价标准研发应用。结合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引进本专业的社会用人标准、岗位技能标准和企业评价标准,完善学生评价标准,加快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
7.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引企入校、办校进厂、订单培养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不断推进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共育。
8.开展社会服务。积极参与企业新产品研发、新工艺改进、科技开发项目等活动,加强技术积累与传承。
9.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承担“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任务,大力开展面向社会和本校学生的各类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评价。
10.开展经验成果总结。不断优化改进建设方案,总结、凝练建设经验,每项主要建设任务均形成若干高质量、有特色的标志性建设成果。
(三)平顶山市职业院校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建设任务
1.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兼职教师,开展技艺教学、研究、展示、交流、传播活动,吸引师生积极参与传统技艺学习、传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代际传承。
2.开展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服务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围绕企业生产技术难题,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并将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等引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以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工匠精神”,提升教师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
3.开展新技术技能的研发应用。围绕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岗位要求,研究总结技能名师绝招绝技,试点推广技术技能创新成果,开展新技术技能的开发和应用,实施新技术技能传帮带,提升教师技术技能创新能力。
4.开展实习实训资源建设。积极参与学校实训基地规划建设,提升实训设备装备水平,开发实习实训教学项目、内容和资源,推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式、案例式、参与式等探究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和学生培养质量。
5.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围绕技艺技能创新、应用、传承,拓展师生共同创新创业形式,开展技术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创新创业实战,加强创新创业交流研讨,不断提升师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6.开展协同研修与创新。组织中高职衔接专业的教师开展团队研修和协同创新,广泛开展中高职教师团队研修和技艺技能传授活动,形成一批优质研修资源,示范引领校本研修模式,打造一批定期研修、协同研究、常态合作的中高职研修团队,促进中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协同提升。
7.开展经验成果总结。不断优化改进建设方案,总结、凝练建设经验,主要建设任务形成若干高质量、有特色的标志性建设成果。
四、建设培育程序
1.各职业院校负责遴选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的组成人员,具体遴选、确定办法由学校自定。组建完成后,学校按要求填写《平顶山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培育对象汇总表》(见附件),报送市教体局指定邮箱。
2.各学校对组建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进行培育,经过1-2年培育,完成建设任务的团队由主持人填写申报书,经学校初审后上报到市教体局。
3.市教体局组织专家对学校申报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进行考核评审,认定一批市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及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经公示后予以公布并给予适当奖励。
4.参与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建设人员将会在以后评优评先中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条件。
五、工作要求
1.建设培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是对教师群体的组织重构,是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能有效推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增扩教师群体潜能,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化和优质化发展。请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积极组建培育。
2.省市级名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职教专家要积极主持或参与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的建设。
3.各学校请于11月底前组建完成,12月1日前将培育对象汇总表发送到指定邮箱。
联系人:张浩洋
电 话:0375-2629980
邮 箱: pds9980@163.com
附件:平顶山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培育对象汇总表
2023年9月26日
版权所有: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 联系地址:平顶山市新城区和谐路中段
网站标识码 4104000017 联系电话:0375-2629911
ICP证号:豫ICP备07501304号-5 豫公网安备41017202000105号 技术支持:平顶山电子运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