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今天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设置 - 科室 -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 - 工作动态
2019年,平顶山市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不断提升中职学校教师教学水平,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把工作重心聚焦到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上,坚持立德树人,深化舆论宣传氛围,努力提升育人水平,中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基本情况
(一)规模和结构
全市现有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9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所,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品牌示范学校1所,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学校3所。现有在校生13109人,约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人数的13%;2019年招生6134人。其他职业院校(高职院校中专部、驻平省属中职学校)中职教育在校生12098人,2019年招生4401人。普通高中在校生78088人,2019年招生28482人。2019年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招生比为2.7:1 。
(本报告所列2019年统计数据不含技工类院校;除第一项规模和结构外,其它项的统计数据均不含高职院校中专部、驻平省属中职学校。)
(二)设施设备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总占地面积72.29万平方米(1084.3亩),生均占地面积55.14平方米;建筑面积26.88万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20.5平方米;仪器设备值11102万元,生均0.85万元;馆藏图书56.85万册,生均图书约43册。
(三)教师队伍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有教职工1240人,其中专任教师1003人,专任教师中专业课教师556人,“双师型”教师354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5%;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41人,本科以上学历的91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40人。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营造德育工作氛围。本年度,向省厅推荐的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19人,先进班集体2个全部通过审核并批准。举办第三届平顶山市中等职业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赛,设置8个比赛项目,评选出一等奖41个,二等奖43个,三等奖54个,优秀辅导教师62人(次),4所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各中职学校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开齐开足德育课,把德育贯穿到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升国旗、文体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毕业率达98.5%以上。文化课合格率、体质测评合格率、专业技能合格率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
(二)就业质量
中职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建立了完善的就业管理制度,构建了完整的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学校和行业企业多层次、全方位合作不断深化,中职毕业生就业环境不断改善,就业质量不断提升。本年度,中职毕业生2589人,就业人数2546人,直接就业1004人,对口就业1798人。就业待遇方面,大部分学生初次就业月收入2500元以上。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布局
进一步规范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专业建设坚持“控制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的原则,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时进行专业动态调整,科学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目前,全市中职学校共有11个专业大类、43个专业。在不断巩固学前教育、电器维修、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电子商务、轨道与交通等专业的同时,根据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及省、市区域发展规划,积极筹建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无人机操控与维修等新兴专业,努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二)质量保证
各中职学校坚持以培养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加大实习实训教学学时比例,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大力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学校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环境育人等工作稳步推进。
积极推进中职学校项目建设,提升办学实力。鲁山县中等专业学校获得省贫困县中职学校专项资金309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叶县中等专业学校获得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河南省城乡劳动者转移就业培训品牌基地建设项目,争取项目资金400万元。
深化教育教学研究。组织开展市级中职学校优质课评选活动,41名优质课教师获奖;25名教师参加省优质课评选,14名教师分别获得省一等奖、二等奖;今年上报立项6个省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其中有5个为规划项目,1个为青年教师项目)。今年的8个应结项课题中6个项目通过省教育厅批准予以结项。
(三)教师队伍建设
重点加强中职教育管理人员、专任教师的培养培训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本年度,组织35人参加国培、217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省班主任、省“双师型”教师等培养培训;32名教师被省教育厅认定为2019年度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组织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中职学校校长、班主任、专业课教师等105人在重庆市工商大学进行了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组织116名中职学校班主任在平顶山学院进行教育法律法规、班级管理、心理健康、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组织中职学籍管理人员22人在平顶山学院对全国中职学籍系统及新功能进行操作培训。在全市中职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宣讲员遴选活动,推荐8名优秀教师代表参加省厅组织的师德师风宣讲员评选活动,2名教师被评为2019年度河南省中职学校师德师风优秀宣讲员。组织开展全市中职学校班主任素质能力展示活动,21名选手获奖;7名优秀选手在河南省中职学校班主任素质能力展示活动中获奖,其中2名选手获得一等奖。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全市各中职学校大力实施产教融合发展,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规模大、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的知名企业深度对接,在协同育人、实训就业、技术服务、订单培养、冠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市财经学校5月下旬120人与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等三所企业签订实习和就业协议。平顶山市机械电子科技学校6月中旬与浙江宁波舜宇光电公司和江苏金益成太仓轴承有限公司签订实习和就业协议,其中计算机专业30人,数控与模具专业19人;与舞钢市真源制衣有限公司2019年秋季招收的25名服装专业新生,正在进行相关专业教学活动,校企合作进展顺利,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市财经学校和鲁山县、叶县等中职学校与金华菜鸟电商产业园、清艳教育集团、中兴科技产业园首翔电子、伟太纺织品有限公司、圣光科技有限公司、鲁山蓝天教育集团、河南隆鑫机车有限公司等20个企业、幼儿园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人才联合培养和实习实训基地。
(二)学生实习情况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强化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强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指导学校合法合规开展学生实习工作,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实现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三方共赢。各学校普遍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实习实训工作制度,把学生的实习实训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中心环节,严格考评。通过实习,增强了学生的自主自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了学生艰苦创业、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良好职业习惯,也为学生顺利就业、优质就业畅通了渠道。本年度,中等职业学校先后组织机电、数控、计算机、模具制造、电子商务等专业的770名学生在省内外14个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实习实训,有效提升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操作技能,为实现学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平顶山市现有中等职业教育集团2个。学前教育职教集团以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为核心层,以平顶山外国语学校等成员学校为合作紧密层,以市育才幼儿园、育新幼儿园、平东幼儿园等多家颇具实力的公办和民营幼儿园为合作伙伴层,坚持“优化、共享、合作、共赢”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德才兼备、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为目标,为本市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撑。舞钢市职教集团以平顶山市机械电子科技学校为核心,由舞钢市卫生学校、舞阳钢铁公司技工学校、舞钢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六家职业类学校组成,实现了舞钢市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专业技术互动、就业安置互助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按照“专业加特长,学历加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突出特长教育,培养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技能人才。本年度,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应届毕业生2589人。学前教育、机电、汽修、财会等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全面提升,基本满足了区域内相关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5月24日成功举办我市2019年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本届大赛共设置8类专业18个竞赛项目。共有372名选手参加本届大赛。其中90人获得一等奖,105人获得二等奖,119人获得三等奖,167人(次)获得优秀辅导教师奖,3所学校获得团体奖、4所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今年我市共152名学生参加省级技能大赛43个项目的角逐,获得一等奖18个,二等奖30个,三等奖33个。
(二)社会服务
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利用已建成的1所社区大学、21所社区学院、52个社区教育中心、189所社区教育学校、340个居民家庭学习点等社区教育网络,采用“四三二一”工作模式(即“健全四项机制、组建三支队伍、搭设两个平台、构建一个体系”),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推动我市社区教育工作稳步提升。2019年8月13日,我市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授予“2018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优秀组织单位”。10月17日在平顶山社区大学举行了平顶山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表彰了“东艺书社书法创作基地”等 10 个“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万金涛等 10 名“百姓学习之星”。另外我市2名同志荣获省“百姓学习之星”、1个社区教育品牌荣获省“终身学习活动品牌”、1所学校荣获省“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全市累计开展社区教育公益培训近3000场,惠及居民30多万人次,为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三)对口支援
大力实施职业教育精准脱贫攻坚行动。重点支持鲁山县中等专业学校、叶县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项目,扩大参训教师和专业的覆盖面。并在两县开设“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通过集中办班、实训操作、观摩学习、跟踪服务等形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后生”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开展技能培训。投入专项经费近40万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期共290人,其中鲁山县培训102人,叶县培训188人,完成了年度培训任务的145%。实施物资帮扶,市属各中职学校在派驻村和帮扶贫困村分别实施了村容整治、修建文化广场和送技能、义诊、帮助销售农产品、建立爱心超市等活动。
六、政府履职
(一)经费
市本级能够按照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要求对市级中职学校进行投入,但县域经济受发展条件的影响,县级财政对中职学校投入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
(二)政策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了《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做好2019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按照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努力提升中职学校招生规模。
七、特色创新
各中职学校坚持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结合本校和本地实际,探索实践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工作、教育教学和实习实训的新途径,走特色育人、特色发展之路。
【案例一】
平顶山外国语学校:信息技术与中职普通话口语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和模式研究
普通话口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素质能力课和专业基础课。课程的开设对贯彻国家“立德树人”的总要求,对普通话的推广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对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教学特点,把信息技术与普通话口语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具有中职学校特色的普通话口语课程教学模式,达到最佳的教学育人效果,是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外国语学校成立了课题组,进行了信息技术与中职普通话口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与普通话口语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课程教学存在的、信息技术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以期能更好地发挥普通话口语课程教学的功能。具体的融合路径主要有开发聚合优质课程资源、提供智能化的学习分析、提升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的贡献力、创建智慧化教学环境等四个。信息技术与普通话口语课程深度融合的模式主要有三个:一是以深化普通话口语教学内容为主的融合模式;二是以弥补传统普通话口语课堂教学短板为主的融合模式;三是以创设普通话口语教学情境为主的融合模式。
课题组的多位老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信息技术与中职普通话口语教学深度融合公开课展示;指导学生参加省市比赛获奖18人次,项目组4位老师获优秀辅导教师称号;论文《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普通话口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模式研究》发表于《语文课内外》2019年第3期,刊号CN:51-149/G4。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针对当前中职普通话口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学校采取校内多部门联合攻关的方式,研发的一些符合当前中职教育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普通话口语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这些模式对中职学校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案例二】
平顶山市工业学校:发挥专业优势 强化专业特色
平顶山市工业学校依托汽修专业优势,成立学校汽修服务队,在服务职工的同时,提升学生实习实训操作技能,有效缓解学校汽修专业实训设备不足等困难。由于学校汽修实训设备很多已经陈旧、老化,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而且数量不足,导致学生实习操作工位少,分组实训不能有效开展,特别是实训课用车缺乏,一直是困扰汽修专业实操教学的重要问题。汽修教学部开拓思路、大胆创新,成立了由汽修部专业课教师及学生组成的“汽车维修服务队”。 本着“服务教师,促进教学”的宗旨,为几十余名学校教职工进行了车辆维护、检修和保养,把教职工私家车“搬”进课堂。
服务队利用课上课下时间,或在校园露天场地,或在实训车间,积极为前来提供车辆保养的老师开展车况检查、维修服务。对于底盘异响、轮胎气压不足、灯光喇叭、摄像头等问题,他们通过固定传动轴十字轴承、轮胎充气、更换灯泡等零部件等操作得以顺利解决。而对于底盘、发动机异响等疑难故障,由专业课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细致排查。
服务队以精湛娴熟的专业技能赢得众多教师的交口称赞,极大缓解了汽修部现有实训车辆不足、车型不全的问题,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更多机会。自此,学校汽修专业不再是“在黑板上修汽车”的尴尬局面,而是在加强汽修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实车实战”。汽车维修服务队活动的开展,既满足了实训课堂的用车需要,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解决了教职工车辆存在的问题。汽修服务队现已成为市工业学校校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案例三】
平顶山外国语学校: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做好中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近几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大幅增加,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阶段,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原因,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大都学习能力差,生活习惯差,心理上存在着较强的自卑感,这就导致他们行为偏差大,学校管理难度大。如何把“管”“育”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逐步培养中职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升能力,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助力他们实现全面发展。在立足本校现状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嫁接培育”出我们行之有效的“管育结合”德育模式——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做好中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进行供给侧改革,我们的企业面临产业升级的艰巨任务,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就是职业教育的优先发展,优质的职业教育将为我国的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和“智力”基础保障。这就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品质优良、纪律严明的懂技术、会生活、会做人的专业技术人才。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受教育的对象必须保证身心的和谐,在和谐的氛围里接受和谐的教育,让自己有一技之长,将来能立足社会,与人和谐相处,在社会上和谐发展。怎么才能在和谐的氛围内接受教育就决定了学生未来是否能够与人和谐相处以及和谐发展。所以,通过我们积极的探索,最终选定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实现管教有机结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又可以让学生在爱的氛围里获得激励、赏识,在身心愉悦、和谐的环境里,主动发展完善自我,进而体会到愉悦感和成就感。
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对班主任的指导能力要求比较高,班级要组织各种活动,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多,很容易变成班主任自己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学生成了受众,而非主体,这种为了建设而建设的班级文化,育人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如何确保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班主任的主导地位也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难点。如何拓展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让班级文化建设成为中职生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活动,涵盖学生管理的方方面面也是我们要解决是难点之一。
从2016年秋季开始,我们学校开始正式提出班级文化建设的要求,开始对班主任进行培训,让班主任理解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目的及追求的效果,指导部分优秀班主任进行研究探索,对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把好的经验作为案例在班主任中推广,对发现的问题想办法解决。经过两年的探索和持续的培训,我们从2018年秋季开始,细化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各项要求,并要求班主任根据专业、学生特点制定出班级文化建设的三年规划,每个月把本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教育目的、组织形式、效果以“美篇”的形式展示汇报,即督促了此项活动的开展,又通过展示汇报促进了大家互相学习,开拓了思路。班级文化建设也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密切师生关系,改善学生和家长的关系,改变育人模式,实现“管”“育”的有机结合和相辅相成,让德育返璞归真,激发班主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八、学校党建工作
平顶山市中等职业教育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任务,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创先争优、勇于担当,不断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着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先进性建设和党建规范化建设,为持续推进教育现代化、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各学校严格执行《准则》《条例》和中央八项规定,扎实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积极组织教职工参加“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征文比赛,开展了“班子成员讲党课”“党委书记讲党课”“党员大讲堂”“不忘初心,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组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交流活动,促使党员干部和教师进一步增强“四种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进行培养培训;结合日常工作和生活,开展党员义务劳动,教育、引导党员发挥模范作用;鼓励广大党员干部争先创优,争创党员先锋岗。
九、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2019年,平顶山市中等职业教育继续呈现出规模保持相对稳定、质量提高和社会认同度进一步提升的发展态势。但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其发展仍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由于历史原因,各中职学校建设经费投入不足,设施老化,教学设备落后,与国家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还有一定差距。生产性实训基地没有大规模推广,教学仪器设备值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实训场所面积和实训工位数较低,信息化应用手段较少。
2.校企合作有待深化。由于校企合作制度不够健全,合作方式单一,校企合作中行业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3.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我市中职学校普遍存在专业课教师不足的问题,特别是缺乏具备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的能工巧匠。在人才引进方面,受工薪待遇等因素影响,学校急需的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不愿到职业学校任教,主要原因是:报酬低,不愿来,报酬高,学校自身又没有财力支撑。
(二)改进措施
1.建立职业教育常态化督导评估机制。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加大督导力度,督促县级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对各级财政落实“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要求进行常态化督导评估,确保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2.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联合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定期组织全市规模大、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到中职学校深度对接,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在协同育人、实训就业、技术服务、订单培养、冠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
3.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对中职学校教师实行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引领带动全市中职学校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中职学校大力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职任教。
版权所有: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 联系地址:平顶山市新城区和谐路中段
网站标识码 4104000017 联系电话:0375-2629911
ICP证号:豫ICP备07501304号-5 豫公网安备41017202000105号 技术支持:平顶山电子运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