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今天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设置 - 科室 -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 - 工作动态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叶县中等专业学校前身为叶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始建于1996年,是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2015年5月份,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正式更名为叶县中等专业学校,是叶县唯一一所公办普通中等职业学校。2016年6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叶县融通实验高级中学在叶县中等专业学校正式挂牌成立,自此在全市首创了“职普融通”的办学模式,进一步加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汇贯通,为广大学生了搭建多元互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学校的主要职能是开展全日制中等专业学历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承担着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的职责。
学校开设有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畜牧兽医、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无人机操控与维修、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和幼儿保育等十多个专业。校本部位于县城中心街西段,占地面积近约40965平方米。学校搬迁项目正在建设中,新校址项目建设位于县城南部,叶县昆阳大道以西,昆水路以北,西邻党校新址,北至南街耕地。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60795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39800平方米。设计建设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图书楼、餐厅、学生公寓、报告厅、艺术中心和标准化体育运动场,预计2021年秋季可以交付使用。学校现有固定资产1721.91万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47.73万元。
2020年我校先后获得“平顶山市优质课评选先进学校”、“平顶山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团体奖”、“平顶山市中等职业学校传统文化大赛优秀组织奖”、“平顶山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县统战工作先进单位”、“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县安全目标生产管理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
我校2020年高考再次刷新了低进高出的好成绩,本科上线57人,比2019年增长90%。其中,种植、养殖、音乐、机电、汽修、旅游六个专业囊括全市总成绩第一名。
2020年我校师生参加省市技能大赛、传统文化大赛、文明风采大赛、优质课大赛和社团活动大赛共有40多名教师和60多名学生分别荣获省、市大奖。
(二)学生情况
学校共有在校生2000多人,比2019年多了近400名学生,其中2020年完成招生776人,毕业474人,巩固率61%,生师比为17:1。2020年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学生10人,占0.47%。2020年学校共完成各类社会培训300余人次。
(三)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43人,专任教师176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72人,硕士以上学历5人,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达2.5%,双师型教师39人,专业课教师63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为62%。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26人,占专任教师比15%,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省优秀教师3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骨干教师16人,省优质课教师17人,市级拔尖人才1名,市优质课教师40人。与上一年度相比,本年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
(四)设施设备
学校现已建成以汽修、电子、计算机、机电和人工智能专业为主的实训基地一座,占地面积约3175平方米。配套有教学楼、电子电工实验室、焊工实训室、汽车应用与维修车间、工业机器人和无人机等实训设备,配套有学生食堂、公寓等设施,为学校的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校内实验实训设备总价值1600多万元,全日制在校生生均设备值5000多元,图书馆纸质藏书3万多册,生均纸质藏书10本以上,电子图书20万册,本年度新增固定资产总值440 万元。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1.思想政治状况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办学理念,以“求真达善,致知力行,兼容并济,追求卓越”为校训,以良好的班风、学风为主题,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广泛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健康成长。举办讲座和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近几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趋势。
2.文化课合格率
打好文化课基础,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严格文化课考试考评。2020年文化课合格率为99.4%,较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
3.专业技能合格率
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学生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技能考核与文化课考核并重,2020年专业技能课程考核合格率98.4%,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我校师生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技能大赛、优质课大赛、素质教育大赛、传统文化大赛、文明风采大赛和社团大赛,共200余师生分获省市嘉奖。
4.体质测评合格率
重视体育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齐开足体育、音乐等课程,组织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开展全校田径运动会。每年按要求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加强学生体质监控。2020年,学校对全校学生进行了身高、体重、肺活量、视力、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50 米跑、800 米、1000 米、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共 11 个项目进行了体质测试,合格率为98.5%,较上一年度提高 0.9%。
5.学生毕业率
强化学籍管理,注重毕业资格审核。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业成绩在合格以上,在校期间德育综合评价学分在合格以上,并且参加3-6月顶岗实习,达到毕业条件,准予毕业。2020年,2017级学生达到毕业年限,毕业生数为564人,学生毕业率为98%。
(二)在校体验
我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积淀,形成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以“求真达善,致知力行,兼容并蓄,追求卓越”为校训,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以优化人文环境、美化校园环境、深化育人层次为抓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差异化培养。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构建多样化课余生活等方面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文化课学习满意度90.5%,专业学习满意度97.3%,实习实训满意度94.6%,校园文化满意度91.6%,社团活动满意度98.5%,生活满意度96.5%,校园安全满意度94.6%,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达到98.2%。
(三)资助情况
认真确定资助对象,完善免学费和助学金有关手续,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免学费对象是我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的所有在校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的学生需在入学两周内填写《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生入学(免学费)登记表》,表后附学生身份证复印件,助学金对象是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其他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连片特困区学生。学校扎实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设立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档案专柜,将申请资料和发放情况分年度分学期建档备查。
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要对每学期的助学金名单免学费名单进行初审后,通过“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上报至县资助中心审核、汇总,并将系统内生成的资助名单打印签章后张贴公示5个工作日,接受社会、学生家长和师生监督。
(四)就业质量
我校2020年高考再次刷新了低进高出的好成绩,应届毕业生564人,本科上线57人,比2019年增长90%。其中,种植、养殖、音乐、机电、汽修、旅游六个专业囊括全市总成绩第一名。近年来,我校先后与苏州、广州、厦门等地的一些知名企业签订了劳动就业协议,保证学生毕业后100%就业,月收入不低于3500元。而且部分学生表现突出,技术过硬,适应能力强还走上了企业的领导岗位,得到了学生及其家长的的一致好评。
(五)职业发展
学校把学生职业发展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以思政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等教育方式为基础,以专业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目前,毕业生在岗位上表现出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精神风貌,深受用人单位好评,部分学生已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车间组长。我校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学生就业稳定,就业前景良好,有效转变了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有了显著提升。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建设论证与座谈会。每年深入企业开展2-3次专业调研,及时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特别是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结合学校师资和专业设施基础条件,及时对部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制定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要求,积极推行认知实习、企业见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将职业技能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并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制定过程中兼顾升学与就业。
(二)教育教学改革
1.公共基础课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德育、语文、数学、外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综合素养课程(包含历史、艺术等)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专业设置
现开设有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畜牧兽医、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无人机操控与维修、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和幼儿保育等十多个专业。学校按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和“做特、做精、做强”的要求加强专业建设。把汽车运用与维修、人工智能、机电技术与应用做强做大;同时将新开设的无人机操控与维修、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两个专业与旅游服务与管理、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畜牧兽医专业建成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五年内争创省级示范性中等专业学校。
3.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以“双师型”为主体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培养市级专业带头人10名、省级专业带头人5名。依据《教师准入制度》,完善校聘教师遴选、管理、考核办法,积极引进紧缺的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
4.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实现高品质中职教育目标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保证之一。近年来,学校大力开展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市场调研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和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其中包含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递进式的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积极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
5.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方向动态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修改、课程大纲的编制、专业课程结构调整、招生规模的确定、双证书教育以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提供指导性意见,形成科学决策体系,完善专业建设管理机制。
6.实训基地
学校现已建成了集实验、实训、演示于一体的实验实训基地。面积达5380多平方米,两个信息化计算机教学室,一个大型的工业机器人实训室,一个焊接实训室,一个无人机实训室,一个汽修实训室,一个旅游实训室,一个机电电子实训室,两个钢琴室,两个舞蹈室,两个画室等,生均实习工位达0.8个,比2019年提高50%。
7.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以共建共享为原则,组织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三通两平台”教学网络资源已全面开通。资源库内容覆盖学校开设课程 90%以上,基本满足学校教学需要。
8.教材选用
各专业选用教材时把选用教材的质量作为课程和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及教材评估的依据。优先选用近 3 年国家级重点教材和规划教材,鼓励部分专业根据教学需要,选用优秀的出版社教材,鼓励教师采用高水平、高质量的多媒体电子教材或网络课件。进一步规范教材征订审定程序,教材征订须经教务科、分管校领导逐级审定,杜绝非法出版资料教材进入课堂。
(三)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制定校本研修工作方案,制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落实教师入驻企业实践制度,及时安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级培训。2020年我校教师参加国培2人次,市培40人次,校级培训160人次。
(四)规范管理情况
1.教学管理规范运行
学校始终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工作,建立了学校、教务科、各部(年级)三级管理体系。重点突出教学常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科研管理、技能大赛管理等关键环节,定期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方案的修订与论证。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高包括学业成绩考核与评定、教学管理、教学督导等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和评价机制,保证教学工作规范运行。
2.创新规范学生管理
强化德育队伍建设,健全了德育管理体系,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严格班级量化考核。狠抓学生常规管理工作,全面推行德育学分制,建立学生德育学分档案。健全家校联系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家校教育合力。
3.财务运行规范有序
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务法规,落实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规范设立总账、现金出纳会计账,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主管副校长、主管会计及监委会成员组成的财务审批小组,所有物资采购及支出一律实行先申报、后实施的运行制度。财务运行做到用款有计划,收支有标准,分析有资料,监督有要求。
4.后勤服务保障到位
后勤总务科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完成各类专项资金、年度预算资金的采购工作;及时维修教室、宿舍水电设施,办公桌椅等各类公用设施;根据需要及时采买,保障各类办公用品及教学实训物资按时到位,为学校各类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5.强化安全管理与教育
落实“一岗双责”,做到“四落实”、“四到位”。即:安全组织落实、安全制度落实、安全保证措施落实及安全责任落实;宣传教育到位、检查指导到位、防范意识到位及防范措施到位。制定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预案,使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网络。抓重点,重实效,通过“预防、检查、维护、整改”等四项措施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6.教研工作成效显著
制定了《叶县中等专业学校教研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教研工作目标、工作职能及工作机制。教研组的教学支撑作用开始显现,教研内容浅表化现象开始逐步扭转,教研内容从听评课逐步向“互联网+教育”、专业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等方面拓展,教研重心开始逐步聚焦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大部分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有亮点、有创新点,教研质量逐步提升。2020年,我校开展省级以上课题研究1项,结题1项;教师共发表CN级论文9篇;县级课题立项2项。
7.管理信息化水平
学校开设多场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定期学习信息化相关政策和专业技能知识,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为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教学信息化、服务人性化”,提供全面的系统支持,实现资源的统一和共享,为师生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务。
(五)德育工作情况
1.德育课程实施情况
坚持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彼此渗透。每班每周一节德育课,一节安全和法制教育课,全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各班利用读报开展交通安全、防火防灾、预防毒品等法制讲座,使学生懂法守法,提高防范意识。
2.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爱、卓越、生命力”为校园内在文化,以展板、电子屏、文化墙为载体,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职业教育理念、教风学风、安全教育等15个方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师生中形成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积极向上之风,创设竞能竞技的管理文化,打造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凸显美轮美奂的环境文化,营造多彩多元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3.德育活动开展情况
组织德育主题教育,开展以经典诵读、书香校园、迎国庆文艺汇演、文明风采竞赛、寒暑假社会实践为主的学校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开展以篮、乒“两大联赛”、师生运动会为主的文体系列体验活动;开展学生心理测试、个体心理咨询为主的心理健康体验活动。开展以校园实践、志愿者服务为主的公民意识体验活动。
4.文明风采活动情况
积极开展“文明风采”活动,每年定期举办校园技能文化节、经典诵读、文艺汇演、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系列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展现“文明风采”,逐步培育“四个自信”、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
在平顶山市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中,高露露、王花勤、李红丽、魏君君、王宇晴、韩丹丹、王晓萌、郭兵团8名老师获辅导教师一等奖,徐明哲等16人获辅导教师二等奖;王硕等58名同学获大赛一、二、三等奖。
5.学团工作开展情况
校团委按照团中央“坚持标准、控制规模、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严格落实入团十步曲,团学比例严格控制在60%以内。校团委开展团支部智慧团建系统培训,组织学习团课,加强团员干部素质能力建设和“网上共青团”建设,不断提升信息化工作能力,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六)党建情况
学校党委下辖3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00名,占教职工 95%,其中男性党员 59名,女性党员41名,现有入党积极分子5名。
1.健全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情况
校党委与各支部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以“党建+”模式把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确保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印发《2020年党建工作要点》、《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校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分管领导“分管责任”,支部和科室“直接负责”的职责。党委班子成员分别在支部建立工作联系点,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推动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情况
组织党员教师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政法规;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我的单位观”大讨论,号召广大教师见贤思齐、锐意进取,争当四有好教师;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使全体党员教师进一步夯实工作作风,坚守初心,勇担使命。
3.加强组织建设及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情况
选拔德才兼备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压实政治责任;组织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党风廉政监督制度,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的基本内容,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觉悟,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支部发扬求真务实和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工作中冲在前、干在先、当先锋、做表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建成了工业机器人、焊接、无人机实训室,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订单培养”,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先后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开展了“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活动。同时,与叶县境内的平顶山化工产业集聚区和叶县产业集聚区在人才培养上相互衔接,在机车生产、盐化工、皮鞋生产和清真牛羊肉加工等方面培养和输送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大批技能型人才。
(二)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每年均组织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确保学生能够把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照学校制定的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方案,2020年六月中旬,我校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机电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共计107名学生到福建漳州市矢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实习月均薪酬达到3500元,较上年增加300元,学生实习满意度为95.89%。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情况
学校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培养了一大批初中级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此外,学校还建立了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制度及用人单位反馈制度。近年来,学校狠抓素质教育,养成教育,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团队意识,纪律观念,吃苦精神都较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为98%。
(二)社会服务
我校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宣传、勇于担当,在职业教育助力叶县脱贫攻坚中,持续开展职业教育精准培训工作。2020年度我校共计对3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符合条件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目前,我校2020年度已顺利完成培训任务。
(三)对口支援
学校与平顶山市四中结为友好学校。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两校就师资培训、教研教改、学校特色建设、德育工作等方面展开了交流和讨论,增进了两校之间的友谊,促进了两校的发展,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服务抗疫
2020年2月起开始疫情防控与网上教学;3月起因疫情防控和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学校积极筹措资金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下大气力对学校食堂和学生公寓进行了改造提升,并对电路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和改造。为加强对校园出入人员管理,新建了学校二门,并在教学区与家属楼之间设立了隔离墙,为女宿舍加装了消防应急楼梯。通过制作宣传教育版面、标语加大了对广大师生的正面引导和教育。4月起开始组织春季学期分批开学;6月起常态化疫情防控及教育教学工作;8月起组织秋季学期分批开学工作;9月-12月学校多次组织师生进行防疫演练,为抗击疫情增加保障。
六、举办者履责情况
(一)经费情况
1.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办学经费得到保障,2020年政策性经费现代职教建设(精准脱贫)30万,特色专业建设40万,新校区项目投入5000万,生均经费800元,固定资产2019年总值1219.65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330.4万元,固定资产2020年总值1721.91万元,其中747.73万元。
2.项目实施情况
2020年400万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设备全部安装到位以及旅游特色专业项目、三通两平台项目建设的完成。截止2020年底,新校区图书及实训楼、1#教学楼、2#教学楼、1#学生宿舍楼主体完工,办公楼地下主体完工,地库筏板完工,2#学生宿舍楼、食堂二次结构砌筑完成10%。
(二)政策措施
1.积极推动互联网+教育项目建设
制定学校“互联网+教育”实施方案,积极争取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央、省、市资金项目资金,用于“互联网+教育”和产教融合建设,推进智慧校园、智慧教室项目落地;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和校本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2.加强教研体系建设推动内涵发展
制定教研工作实施方案,细化教研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完善活动机制,各教研组有序开展听课议课、专业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等教研活动,教研组的专业化支撑作用开始显现,教研内容浅表化现象逐步扭转。
3.进一步完善教师职称评定与晋级
修订完善《叶县中等专业学校职称评定细则》、《叶县中等专业学校奖励性绩效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经学校大会审议并全票通过,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进程。
七、特色创新
1.近年来,我校先后成功申报了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河南省城乡劳动者转移就业培训品牌基地建设和河南省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点--旅游服务与管理特色专业建设两个建设项目。目前,无人机操控与维修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两个专业教学实训设备已安装到位。2020年3月经平顶山市教体局批准我校又新增了无人机操控与维修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两个专业,2020年秋季开始招生,并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实训和实用技能培训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对贫困人口和城乡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2.加快学校艺术培训中心建设,促进多元化有特色发展。充分学校自身优势,挑选高水平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对学生特长和爱好进行充分挖潜、培养和训练。坚持“教有特色,学有所长”,制订多样化有特色教学培训实施方案,为实践性教学创造良好条件,努力打造全市多样化有特色学校品牌,大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率和升学率。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学校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声誉逐年提升,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但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主要问题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如何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探索。
2.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教育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3.受事业编制的制约,部分专业师资紧缺,学校引入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企业一线的技术人才缺少自主性。
4.办学条件需要改善,现有设施尚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和技能训练需要。
(二)改进措施
1.更新观念,推进教学改革
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突出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提升企业参与积极性,深化产教融合,带动专业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2.争取政策,引进优秀人次
积极争取师资引进倾斜政策和优秀技术人才入编政策,优先引进紧缺专业教师,优先聘请能工巧匠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增加教师参加高层次培训人数和次数。采取更加优惠政策,重点引进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来校任教。
3.完善制度,优化师资结构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推行教育教学质量评比奖惩机制,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引入评比机制;加大教学上的评比力度,拓宽渠道,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大“双师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4.加大投入,完善教学设施
学校将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河南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内部挖掘潜力,加大实训设施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办好“高品质”中职教育奠定基础。
版权所有: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 联系地址:平顶山市新城区和谐路中段
网站标识码 4104000017 联系电话:0375-2629911
ICP证号:豫ICP备07501304号-5 豫公网安备41017202000105号 技术支持:平顶山电子运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