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今天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设置 - 二级机构 - 平顶山市教育和体育发展中心 - 义务教育教学研究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民族的精神。在校园中推广戏曲文化,不仅能丰富学生们的艺术素养,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承。为了提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艺术素养,12月11日上午由平顶山市教育和体育发展中心主办的“平顶山市音乐学科区域教研——义务教育学段戏曲进校园优秀课例展示活动”在平顶山市新华区体育路小学如期举行,来全市各县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师齐聚一堂,共享这场戏曲教学的盛宴。
平顶山市音乐教研员张靓洁老师,新华区音乐教研员韩群老师,卫东区音乐教研员韦继华老师,中原名师聂慧娟老师,平顶山市新华区体育路小学教育集团总校蒋晓民校长为本次活动致辞。蒋校长指出,“戏曲进校园”这一活动意义深远,是传承经典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体育路小学作为“新华区少儿曲艺培训基地”,始终将艺术教育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近年来,体育路小学在曲艺方面收获颇多,不仅出色完成了中国曲协与省曲协关于曲艺校园建设的调研任务,还频繁亮相于省、市、区各级中小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展演舞台,在一次次的实践与历练中,师生们收获了对曲艺艺术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感与自信心。
课例展示活动首先由来自新华区新程街小学的余亚娟老师带来的曲剧《今日是我出闺的前一晚》。这节课让人眼前一亮,余老师以独特的教学风格,巧妙地将戏曲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堂环节中。通过多次聆听戏曲,感受曲剧的唱腔特点。在一板一眼念戏词时,学生感受并了解了闪板的打法,借助木鱼为念戏词伴奏,为后面的学唱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中余老师从戏曲的基本唱腔到舞台表演动作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和示范。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着演唱戏曲选段,一招一式有模有样,稚嫩的嗓音中透露出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意。
第二节课例的执教教师是来自新华区体育路小学的高瑾瑜老师,她带来的河南坠子《小花猫》一课,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戏曲中淘气可爱的动物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高老师结合河南坠子“唱中有说、说中有唱、一人多角”的特点,运用河南坠子独特的发音技巧和音乐元素,使得唱腔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富有感染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领会到河南坠子独特的唱腔与节奏在《小花猫》里是如何展现其魅力的,旋律和节奏配合着俏皮的故事,就像灵动的音符在脑海跳跃。看似简单的小花猫故事,其实有着生活的影子,承载着民间的智慧,让我们在趣味中感受传统艺术的深邃,在场的嘉宾和听课老师也被高老师的热情所感染,对河南坠子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产生了更深的喜爱之情。
最后一节课《棒子声腔活化石——走进宛梆》,是由市卫东区新华路小学的张倩老师执教。宛梆是一个稀有的地方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宛梆唱腔音乐属板腔体。宛梆在表演风格上极其灵巧,善于抒情且清脆婉约,理性中略有风雅,朴素中不失高华。这节课张老师从宛梆的两大主要特色入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知宛梆高八度呕音花腔唱法辅以犹如鸟鸣般的梆胡演奏,张老师通过精湛的演技和形体细节来刻画人物,使在场嘉宾及听课老师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剧情的魅力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这节课使我们知道宛梆作为一种独特的戏曲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宛梆在未来的发展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本次戏曲优秀课例展示活动为音乐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对推动我市区域内戏曲教学的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它不仅让学生们领略了传统戏曲的韵味和魅力,还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加强传统戏曲在校园中的推广和普及工作,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喜爱传统戏曲文化。相信在未来的音乐课堂上,戏曲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将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版权所有: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 联系地址:平顶山市新城区和谐路中段
网站标识码 4104000017 联系电话:0375-2629911
ICP证号:豫ICP备07501304号-5 豫公网安备41017202000105号 技术支持:平顶山电子政务外网运维中心